当前位置: 首页 > 东林故事 > 正文
东林故事

    东林故事

    【难忘的人】张敩芳:情系园林 鞠躬尽瘁

    时间:2021-11-13 20:59:31  作者:穆春根据张敩芳爱人祝宁口述编辑整理  点击:

    张敩芳简介:山东高密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林学院城市与居民绿化专业。先后在北京林学院、东北林业大学工作。1969年起历任东北林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曾任东北林业大学花卉研究所所长、黑龙江省城市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风景园林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从事园林植物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在花卉育种、植物组织培养、植物染色体技术方面有专长。主编、参编的教材和著作有《园林植物育种学》《植物染色体技术研究》《仙客来的新品系和栽培品种》等,发表论文10余篇。

    我的爱人张敩芳,1960年毕业于北京林学院城市与居民区绿化专业,因学习成绩优秀,留校担任我国著名园林植物学家陈俊愉教授的助教,从事园林植物育种的教学与科研工作,1960年我俩相识。1963年,她不顾母亲的反对和朋友的劝说,在单位开了介绍信来帽儿山和我结婚。我们在帽儿山遇到了人生中的贵人——我们的老院长刘成栋。刘院长那时刚刚“解放”,到帽儿山时问祝宁在不在,回答是“祝宁现在山上回不来”。陪同的姚南老师就告诉刘院长:祝宁的爱人在林场。刘院长说:“那我就见见他爱人。”见面后,刘院长第一句就问:“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学什么专业的?”张斅芳说:“我是北京林学院城市与居民区绿化专业60届毕业生。”刘院长问:“你现在做什么?”张敩芳说:“我在车库烧炉子。”刘院长就和陪同的王若平书记说:“这样的人应该调回学校,我们东北林学院也应该办园林专业。”就是刘院长这句话,她就先行回到学校。

    张敩芳回校后到林学系工作,当时没有园林植物的相关专业,就到了林木育种教研室,为了把“文化大革命”耽误的时间抢回来,她和另外一位女老师陆志华两人开始研究杨树单倍体育种。这两个人都是工作狂,干起活来常常不分白天黑夜,不要命的做实验。当时搞科研条件差,也没有经验可学习,连接种箱都没有。她俩就用一块塑料布蒙上,用紫外线消毒,应该是紫外线照射24小时以后才能开始工作,但她俩着急,10多个小时就进去操作。不长时间,两人的白细胞都迅速降到了2000点以下。当时职业病院的大夫告诉她俩,你们不能这样下去了,再这样做就会得白血病。她们休息了一段时间,陆志华老师身体好,白细胞很快恢复到正常水平。张敩芳的白细胞却一直很低,我觉得她后来得癌症和那时候的紫外线照射有关。经过一番努力,她们终于诱导出杨树单倍体植株并种植成树苗,因此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这是“文化大革命”后学校教学科研获得的最高奖项。

    从1980年开始,学校就开始着手筹建园林专业,1984年和1985年办了两届夜大园林班,到了1986年开始招收第一届专科班。经过和陈运大、过元炯老师一起筹备,1987年第一届本科班开始招生。张敩芳的主要任务是组建教师队伍。她邀请哈尔滨市园林处设计室主任叶振启、哈尔滨市园林处花圃主任云希和、曾经参加过人民大会堂室内装饰的韩居国工程师来校给学生讲课。前两届学生去北京专业实习的时候,都是她带队,她千方百计地争取机会、游说那些不能请来的园林专家指导学生的专业课学习设计,如北京市园林局副局长张树林、北京饭店的外环境设计师谭馨等,以期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开阔视野。

    为了组建教师队伍,张敩芳注重培养自己的学生,许大为毕业留校后就送到北京林业大学去学设计,导师就是院士孟兆祯先生。随着园林专业的发展,她想自己培养研究生储备师资,她想在植物学科中设立园林植物研究方向。她的想法得到植物学科带头人周以良教授的大力支持。1988年开始招研究生。确定研究方向,申请科研项目,其中百合、露地菊花的研究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张敩芳的另一项工作是建花圃,花圃是园林专业不可或缺的教学基地,当时林学系有一处苗圃,处在要么被收回,要么被承包的状态。当时她已经做了第一次癌症手术,顾不得休养,把苗圃承包下来。她从北京引种地被菊花苗,借钱到辽宁去买唐昌蒲与百合的种球回来种花、卖花来支付维护花圃的两个工人工资。另外,她还发动同学到花圃劳动,通过勤工俭学来维持花圃的运营。她自己周六、周日也经常和学生一起劳动,把自己应得的那份报酬给经济困难的学生做生活费。我并不知道这些,直到有学生家长两次来信,感谢她对学生的关照和资助我才得以了解。

    她对学生在学习上的要求很严格,有时批评起来很严厉。但是在生活上却是全心全意地给学生关怀和帮助,她和学生们的感情都很深。读书时,有的学生说:“张老师我馋了,想去你家吃猪肉炖豆角。”中秋节时,我们还会包汤圆给学生们吃,也教他们做。她带的学生业务能力、科研能力都很强。一个研究生毕业时在北京找到一份工作,需要马上到岗。如果不提前毕业,用人单位就另招他人了。当时张斅芳在北京医院做子宫和卵巢切除手术,知道后立即打电话找研究生部的主任刘恩举,商量是否可以让学生提前毕业,特事特办。因为她的论文已经完成了,提前答辩即可。经同意后,学生来到北京,张敩芳在病床上帮助她做论文的修改和答辩的准备,使学生顺利到北京工作,现在这名学生已经成为北京园林绿化界的骨干力量。张敩芳和好多学生常年保持联系。张敩芳去世后,这些学生还一直和我联系。

    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当时张敩芳还在园林专业开设了音乐欣赏课,她到梁式弘老师家借回好多录音带,小夜曲、交响乐、小合唱、大合唱、歌剧等,一段一段地听、一段一段地录,然后进行编辑,再找参考书编写讲课的卡片。很多学生听到这些乐曲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她去世后的第五年,我到北京开会碰到一个学生,提起张敩芳,这个学生说:“我永远也忘不了张老师,在一次上音乐欣赏课时的时候,张老师听着听着,忽然跑出教室,同学以为出了什么事,赶紧追了出去,看见张老师在门外泪流满面,原来是听到《黄河大合唱》时,她自己感动得抑制不住。”

    另外,张敩芳注重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她原来学俄语,改学英语时,她和娃娃班一起从字母开始学起,练发音、记单词,进步很快。当时我建议她:你们搞园林的,也要学生态学。她接受了,并安排好生态课学时,她自己听课就听了两学期,至今园林专业和风景园林专业都把生态课作为必修课。

    她从老师陈俊愉那里引进地被菊,并从北京植物园移来的北京小菊,通过自然杂交选育,获得20多个品种,并取名露地菊,“东林瑞雪”就是其中之一。以后她的学生继续选育了100多个品种。中国农业大学的洪波教授(她的学生)已经把露地菊花引种到西北,作为扶贫项目推广栽种。现在北方地区几乎到处都有露地菊花,对此她是由一定贡献的。

    压花画也是张敩芳的重要工作。开始的时候,花圃里的花谢了以后卖不出去很浪费。正好我去台湾,在台湾发现有人做压花工艺品,我就拜访了几位专门做压花的人,又给她买了有关的书和画册,回来向她介绍压花的信息。她就开始领学生做,从书签、贺卡做起,再研究保色、构图、冷裱、热裱等工艺制作技术,逐渐从小型装饰画转到大幅艺术品,并与日本的专家交流互赠。他们制作的压花画一度曾是东北林业大学赠送国内外嘉宾的特色纪念品。这些作品多次参加全国花卉展览会,获得金奖和银奖。她开过花店、设过专柜,出售压花作品。只要有机会,她都会和学生带着作品参加宣讲、推广。那时候张敩芳就已经意识到教学科研成果与学、研、产结合的重要性,让专业教学实用、接地气,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张敩芳一生只做了三件事,创办园林专业和园林学科、露地菊的选育和压花技术的探索。1998年园林学院成立,她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即使在和病魔斗争中,她也坚持带研究生和做科研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植物、花卉和学生陪伴了她大半生,她没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她的确是一位合格的教师。

    (作者穆春根据张敩芳爱人祝宁口述编辑整理。祝宁,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1957年毕业于东北林学院林学系并留校任教,主要从事森林生态学、森林经营学、城市生态和城市林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曾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及林业部(局)研究项目,发表有关论文30余篇。主编、参编、翻译《植物种群生态学现状与进展》《植物种群生态学导论》《森林生态学》等专著和教科书8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 2021 东北林业大学校庆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