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东林故事 > 正文
东林故事

    东林故事

    【难忘的事】李维龙: 让东林精神在西藏生根发芽

    时间:2021-11-05 16:42:47  作者:李维龙  点击:

    我出生在甘肃省陇西县的一个农村家庭,2007年考入东林文法学院法学专业,2011年6月毕业,现任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洛扎县色乡党委书记。

    离开母校已十年有余,我时刻不忘恩师的谆谆教导,不忘母校的精心培养,更不忘“学参天地,德合自然”的东林校训,始终以“燃烧真情结下硕果,争创一流报效祖国”为己任,在西藏边境高寒小镇勤劳工作,默默奉献,让东林精神在祖国遥远的西南边陲生根发芽。

    依稀记得,我第一次离开故土,第一次坐火车来到陌生的哈尔滨。来到学校后激动之余更多的是感动,学哥学姐帮我拎东西,志愿者带我去报到,还向我介绍学校的图书馆、超市、食堂、教室等,这里处处洋溢着温暖,充满了人情味。

    四年的大学生涯开始了,在锦绣楼、丹青楼、图书馆、体育馆、篮球场……留下了我们热情洋溢的青春岁月,留下了我孜孜不倦的学习足迹。我在东林收获了纯真的校友情,学到了博大精深的法律知识,我深深地爱上了母校——东北林业大学。

    我深刻体会到,离开母校越远、离开母校越久,这种思念情就越深。还记得食堂油泼面的醇香、游泳馆呛水的难受、篮球场跌倒的疼痛,更记得周玉华老师的细致入微,包玉华老师的慷慨激昂,王丽华老师的幽默风趣,李景义老师的干练豁达。在此,我要由衷地感谢授业解惑的老师,感谢辅导员冯昌军老师、“缘藏之家”的张艳波老师……每每想到他们,心中就充满无限的感动和力量。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每当想要放弃和妥协时,我就会想起恩师的教导,心中就充满了咬牙坚持渡过难关的力量。迎新大会上校领导的“今天你以母校为傲,明天母校将以你为荣”的话语,已深深烙在了我的心里。心中时刻不敢忘记母校的殷切期望,时刻坚守着东林人的初心。

    2007年高考,我选择填报了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西藏定向生的志愿。一是因为家境贫寒,实不忍父母犯难,我选择定向生可以免去学费之难;二是因为从小就对西藏有一种向往,总想去看看那个神秘的高原大地。大学毕业,我如愿来到拉萨,被分配到山南市洛扎县。

    早上8点出发,途经海拔5000米以上的蒙达拉山口,客车陷入泥坑,全车人员下车助推,由于高寒缺氧,再加用力过度,一路深感呼吸困难,身心俱疲,失落感油然而生。历经12小时的颠簸,终于在晚上8点到达洛扎。

    洛扎,藏意为南方大悬崖,距西藏首府拉萨330公里,属于边境乡镇,与不丹王国接壤,全县5个乡2个镇,人口不足2万,以藏族为主,干部中有汉族和蒙古族、满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但人数较少。洛扎县属于半农半牧区,农牧民占人口总数的90%以上,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近年来提升较快,人均年收入16000余元,其中农牧业收入占三分之一,国家政策补助占三分之一,务工经商等其他收入占三分之一。

    刚到洛扎,我被分配到县安监局实习。3个月之后的2011年10月,下派到洛扎县生格乡;2013年9月,调入县委组织部工作;2014年11月,任洛扎县扎日乡党委组织委员、宣传委员;2016年6月,任洛扎县色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2017年12月,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编办主任;2021年4月,任色乡党委书记。十年光阴转瞬即逝,我从刚来时的懵懂无知、战战兢兢、语言不通,发展到刻苦努力、自学藏语、步步走向成熟。

    我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有过失败的泪水,得到过领导、同事、朋友的帮助,也有过孤立无援,面对困难时的失魂落魄。但每每遇到困难,我就会想到自己受母校培育,受恩师培养,虽不能像优秀的学哥学姐那样为母校争光,但也绝不敢违背“学参天地,德合自然”的校训和东林。

    现在,我已经成长为一名党的基层领导干部,这离不开党组织的精心培养,离不开各级领导和同事的关怀帮助,更离不开母校的教育和恩师的教导。“乡镇强,则郡县治;郡县治,则天下安”,乡镇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稳定的关键。作为一名乡党委书记,我也时刻不敢忘记自身职责,全力以赴造福一方百姓。

    在此,我请母校放心,请校领导放心,请老师放心,我一定秉承校训,发扬东林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要求的“发扬党的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用伟大建党精神滋养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切实以坚强党性取信于民、引领群众”为指导,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践行为民服务宗旨,让东林精神在雪域高原生根发芽。

    (作者李维龙,文法学院2007级学生,现任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洛扎县色乡党委书记。)

    © 2021 东北林业大学校庆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