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弹指一挥间。我从经管学院退休已18年了,18年前的往事仍旧历历在目。从1962年毕业留校开始,我就与林业经济学科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亲身经历林业经济学科的发展变迁,亲自参与和见证了经管学院从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我伴随着学科的发展而发展,伴随着学院的成长而成长。我从一名普通的助教成长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基层领导发展成为学院院长。我们坚守初心,践行着“把经管学院建设成东林最具规模的一流学院”的使命。
回忆经管,历久弥新。经管有我不可割舍的情怀,经管有我辛勤耕耘的汗水,经管有我奋力前行的足迹。
见证中国林业经济研究生班
1955年,林业部聘请苏联林业经济专家马雷舍夫教授来到东北林学院,创办中国首批林业经济研究生班(包括林经研究生和林经进修生),该班学制两年。这在中国林业院校是首开先河,也彰显出东北林学院在全国林业院校中的显赫地位。
林业经济研究生和进修生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林院校,而林业经济研究生全部来自于东北林学院的林学系、采运系和林产工业系,学院从高年级本科生中优中选优抽出15人,其中有修国翰、严廉忠、崔仲维、施荫森、郑丽卿、王春林、金庆常、曹淑慧、蒋振球、倪鹏伍、陈统爱、黄豫斌、卓凤英、邓恩山、刘丽影,他们都是班里的优秀生,其中不乏学生中的精英骨干。林业经济进修生学员有北京林学院的廖士义、陈燕芬、吴静和,南京林学院的荣佩珠、刘增,河北农学院的谢家祜,新疆八一农学院的赵杰、彭易商,以及广东农学院的涂士亮等。
学院格外重视这项工作。苏联专家马雷舍夫教授到东林后,学校专门成立了森工经济教研室和林业经济教研室,教研室主任分别是王长富和张建国。马雷舍夫教授亲自制订了研究生班教学计划,为研究生讲授“林业经济”和“林业企业组织与计划”两门课,并负责课程的答疑、考试、毕业实习、论文指导、毕业论文答辩等全部教学过程。
1957年7月,15名林业经济研究生全部按期毕业,均获得林业经济研究生文凭。此外,进修生陈燕芬、吴静和、刘增及苏联专家翻译张文琪四人都提交了毕业论文,获得林经研究生文凭,他们是中国林业经济学科的希望之星。东林是我国林业经济学科研究生的发源地,是培养中国第一代林业经济人才的摇篮。
有幸结识恩师黄寿宸
为了适应东林林业经济学科发展的需要,学校组建起后备师资队伍,1960年,学校选派林业经济研究生施荫森、郑丽卿及正在读本科的我与蒋敏元到辽宁财经学院(现东北财经大学)进修学习。施荫森、郑丽卿进修 “国民经济计划”和“经济活动分析”,我进修“会计”,蒋敏元进修“统计”。
我进修学习一年半的时候,夏乐书老师对我说:“小刘,听说中国人民大学的黄寿宸教授调到你们东林了。我就是黄老师的学生。你还在这学什么呀,你回去直接跟黄老师学多好!”
听夏老师一说,我心里就长草了。立即给单位打电话,还没等我说想回去跟黄教授学习的事。对方就说:“黄老师正要找你,让你马上回来跟随他学。”我当时心里比吃蜜还甜!因为我将成为黄寿宸老师的弟子。
成为中国知名会计学家黄寿宸教授的贴身弟子,这是我一生中的大幸。恩师黄寿宸是中国第一代著名会计学家,中国会计制度创始人之一,他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就是中国人民大学工农业会计教研室主任,在中国会计界知名度极高。
我切身感悟到,在事业的道路上有一个好老师,你会少走许多弯路,一路顺畅而行。恩师不仅传授我知识,指导我学习,还教会我如何做人,他严谨的学风和精益求精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影响我的一生。恩师的专著《工业会计核算》让我珍藏;恩师的“成型的文章掉到地上会掷地有声”的教诲令我难忘;恩师携我深入吉林的临江,黑龙江的带岭、铁力、伊春等十多家林业局和林场的“深入一线,求实作风”令我震撼;恩师将我整理出来的调查资料编辑成为中国第一部《林业会计》教科书令我敬仰。
回想过去,感谢恩师。您是我心中的偶像,是我成长的阶梯,是我做人的榜样,您的教诲和恩情,我永远不忘!
致力于打造东林最具规模的一流学院
东林老领导很有预见。他们都看好经管学院的发展前景,认为经管学院一定会成为东林最具规模的一流学院。我们这一届学院领导人,始终把老领导的希望作为奋斗目标和使命。在扩大规模提高档次上不断升级,努力向东林最具规模的一流学院迈进。
从1959年始,东林招收林经专业第一届本科生,接着一发而不可收,连续招收了7届(至1965年)。1966年,由于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停止了招生工作。“文化大革命”后的1978年,我校恢复招收林经专业本科生,一直延续至今。接着,学院从1961年开始招收林经专业硕士研究生,从1996年开始招收林经专业博士研究生。还举办了6期林业经济管理干部专修班,对来自东北、内蒙古林区的300多名基层领导干部,开展了经济管理理论学习和思想武装,为加快培养高端经济管理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为缓解东北、内蒙古林业经济管理干部人才急需做出了贡献。
争创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199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要召开各学科博士授权点评审会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属的林科评审组,组长是时任校长周以良。评委成员有12位,北林4位、东林3位、南林2位、福建林1位、中南林1位、西南林1位。当时国家教委仅给全国林业大学林经专业一个博士点指标。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东林林经管学科实力最强。在第一天的预备会议上,组长周以良主持会议,组织12位评委进行初审及预投票。其中有8位评委投了东林,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立博士点需专家三分之二票通过的规定,东林林经管学科将会成为博士授权单位。但在第二天正式投票中,东林得了7票,由于不足总票数的三分之二,使国家教委下达给林科组的指标落空。组长周以良拿着选票的手在颤抖,脸色煞白。
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开始了新一轮博士点评审工作。李坚校长把争办林经管博士点工作摆上重要日程,他说:“争办林经管博士点是经管院发展的大事,责任重大,势在必行!”李校长制定出“双赢战略”,避开了“两虎相争,两败俱伤”的不利局面。李坚校长不辞辛苦,带着我奔赴国家教委及相关林业院校,让有关领导和评委了解东林认识东林,请他们认可“双赢战略”。
1996年评审会上,“双赢战略”有效落地,实现了东北林业大学与北京林业大学共同设立林经管博士点的目标。这是一次智慧双赢,是一件有利于中国林业经济发展的大好事。
1996年,从经济管理学院建立经济管理学科博士点以来,培养出博士500多名。一批林业经济管理高端人才从东林走向社会,成为我国林业经济管理战线的新生力量。
(作者刘国成,男,中共党员。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培养出博士生41名,硕士生53名,本科生数千人,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出版著作28部,获省部级奖励1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