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东林故事 > 正文
东林故事

    东林故事

    【难忘的事】戴铸明:77级学子在学校感受温暖

    时间:2021-10-14 08:36:28  作者:戴铸明  点击: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2022年7月,是母校东北林业大学七十华诞。七十年沧桑,艰苦跋涉,岁月峥嵘;七十年奋进,持续发展,创造辉煌。回想在校的四年学习生涯,我感慨良多,心中有很多言语不知从哪儿说起,有许多情愫难以用文字表达。

    我是木机77-1班的学员,是国家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记得我是在1978年1月收到东北林学院录取通知书的,于当年3月上旬入校。

    77级的学员来自工厂、农村、部队、学校等各行业,历经时代的风霜和艰辛,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所以校园里的学习氛围十分浓郁。如饥似渴、争分夺秒地学习,成为同学们四年大学生活的常态。

    考上大学本是喜事,而我接到录取通知书后老父亲却是说不出的忧愁。缘由是1976年初,我所在单位发生爆炸事故,身体单薄的我参加了献血;同年的8月1日,我遇见一辆载满农民的马车翻到了河里,文弱的我凭着“匹夫之勇”,率先跳入河里救人。落水的人被救了,我的身体却出现了新问题,一年之内大病两次。高考结束后,我自幼就有的呼吸系统病加重了,彻夜咳嗽不止,浑身疼痛难忍,身体经常感觉非常疲惫。父亲为此十分担忧,劝我不要去寒冷的北方上学了,在家静养。但我已无路可退,明知艰难也要搏一搏。

    入校后见到同学们你追我赶地刻苦学习,自己也不甘落后拼命加劲,结果导致严重的神经衰弱。那段时间课程压力大,心里着急,整夜失眠,记忆力减退,身体每况愈下,感觉走到了退学的边缘。在那段困难时期,老师和同学们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和鼓励,这让我终身难忘。

    我的困难不仅是病,准确地说是贫病交加。因为家境清贫,班委和辅导员一致决定,我在校期间享受一等困难助学金每月22.5元,基本保证了我在经济上无忧。辅导员袁豪杰老师对我的情况十分关心,一直指导和鼓励我克服困难,为我争取到了良好的康复条件,我永远感谢袁老师。还要感谢周晓筑、张东明、叶平、刘加俭、唐宇、林其文、孙海水、王南、周明等同学,在我困难的时候给予我的关心和支持,增添了我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使我在寒冷中感受到温暖,增添了战胜疾病完成学业的力量。

    当时学校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我们14个男同学住一个大寝室,晚上熄灯前大家谈天论地,谈中国女排、葛洲大坝,评述社会现象,与这样一群热情温暖的室友生活在一起,我慢慢改变了自我,不再孤单独行,学会了合作与交流。

    繁忙的学习之余,我们参观博物馆、游览松花江、徜徉太阳岛,在同学家中聚餐。最难忘的是每年五月初举行的校运动会,运动员们你追我赶、精彩不断。难忘班会上朝鲜族同学、团支书孙海水的精彩舞蹈和幽默表情……这些活动塑造了我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我以后的人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老师、同学们和亲人的关心和帮助下,大三下学期,我的身体状况明显好转,顺利完成了学业,并在大四的学习和毕业设计中取得了良好成绩。

    同学的友谊和帮助难以忘怀,母校的校训、校风,老师的人格魅力和治学风格更是对我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回忆大学生涯,不仅有困难和忧愁,更有阳光雨露的滋润。我永远不会忘记王国才、庞庆海、韩璧臣、郑治国、崔福民等教师呕心沥血的传授,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知识的门窗。

    我性情愚钝,只能以勤补拙,在校4年中我落后了3年。但是我不服输,我硬是用40年的不断学习和努力,补上了不足,在各项工作中做出了优良的成绩,成为产品质量检测等工作的骨干,成为行业中的优秀专家和知名学者,我决心用不断的学习和努力,践行母校的校训,争取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光阴似箭,弹指之间,我们离开母校已40年了,77级的同学们也都已退休,开始步入生命的下一个阶段。正如一首歌中所唱,时光虽然带走了我们的青春,但带不走我对母校、对同学们的深深怀念。

    春风化雨,桃李天下。此时此刻,遥想东北,致敬母校,祝福母校,祝福同学们。愿母校的明天更加美好,愿同学们退休后的生活充实、愉快、幸福、安康!

    (作者戴铸明,东北林学院木机77级学员。珠宝及材料专家、正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教授、书法家、诗人。曾任云南省珠宝玉石文化促进会高级顾问、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现任昆明理工大学、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珠宝学院等院校客座教授 。编著《翡翠鉴赏与选购》《翡翠品种与鉴评》《玉山解惑》《和氏璧解谜》等十余部专业书籍;发表科研、科普文章和考察调研报告百余篇。)

    © 2021 东北林业大学校庆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