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东林故事 > 正文
东林故事

    东林故事

    【难忘的事】张利宁:东林决定了我一生的走向

    时间:2021-10-13 08:18:57  作者:张利宁  点击:


    沧桑砥砺,春华秋实,母校即将喜迎七十华诞。回望过去,那些与东林有关的珍贵记忆和温暖故事涌上心头。东林是我梦想起航的港湾,是我的奋斗出发的起点。为纪念母校七十华诞,我写下在东林成长的故事与大家分享,并为母校送上深深的祝福。

    忆往昔,桃李不言,自有风雨话沧桑

    1979年9月,我从内蒙古草原来到了美丽的冰城,考入东北林学院道桥专业。当时全校一共2000多名学生,当年入学的新生仅500多人。

    那时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学校刚开始复课,基础设施远没有现在这么完善。我们画图用沾水笔,常常是啃着面包完成学习和实训任务,到林场劳动实习没有房子住,只能住在帐篷里。即使这样的环境,也没有一个同学叫苦和退缩,同学们展现出顽强的精神风貌,人人怀揣着立志成才报国的远大理想。

    道桥专业学习量大、课程也难,但是大家迎难而上,刻苦读书,形成了非常浓厚的学习氛围。这一时期的主要梦想就是科技兴国,我的理想是在桥梁专业学有所成,要努力成为像茅以升、李国豪那样的桥梁专家。在当时的艰苦环境下,每个同学都练就了真功夫,增长了真才干。有的同学基础差,学得不好,但仍保持着一股子学习韧劲,宁可挂科也不抄袭,最后凭借自己的努力,货真价实地完成学业。

    这段经历给我的启迪是,大学时代是知识积累和储备的黄金时代,学习成长是梦想成真的基石。这一阶段需要扎实自己的基础理论知识,摸索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还要在校园生活中树立团队意识,要以集体为荣。

    我非常怀念那段时光,同学们都不追求物质享受,都在发奋图强地努力学习,增长知识才干,因为展现出了东林学子吃苦耐劳、勤学笃行、抱负远大的精神风貌。

    勇攀登,不懈求索,淬炼能力再提升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内蒙古林学院任教,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内蒙古林学院是在“文化大革命”后恢复办学的,采运专业于1982年开始恢复招生,我是复校后首批桥梁工程专业课的老师,学校的专业计划、教学大纲、课程安排都是空白,一切需要从零开始。

    为了开展好教学工作,我又回到母校的桥梁工程教研室进修,学习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做教案,做助教,一年后回到内蒙古林学院。我依托东林进修的经验,从学生需求的角度进行备课、讲课、当班主任,和学生交真心朋友,从中学会了如何管理学生,取得了很好效果。很多学生毕业后还惦记着我,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一直没有间断,师生情谊长存。

    在教学过程中,我感到提升自身素质适应教学需要的迫切性,我便萌发了考取硕士研究生、向更高知识层次迈进的想法,考研成为我的新梦想。

    1988年,在内蒙古林学院工作5年后,我考上了东林土木系道桥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开始了在东林的研究生学习生涯。这一时期,我在钻研专业课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管理能力,我积极参与校学生会的工作,担任了东林研究生总会的外语部长,次年被选举为东林研究生总会主席。

    1988年12月23日,我主持了东林研究生第一次“外语圣诞晚会”,时任校长朱国玺、书记李希明等领导都参加了晚会。晚会还邀请了兄弟院校研究生参加,促进了各个学校的交流和友谊。我还多次代表学校接待挪威、芬兰学生代表团进行学术交流活动。1989年,我牵头成立了学校首个外语俱乐部,搭建了一个提升同学外语水平的学习交流平台。

    通过读研期间的深入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我快速成长。一是知识拓宽了,技能提高了,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都有所提高。二是社会能力增强了。通过做学生会工作,我学会了如何进行团队管理,如何树立团队精神,如何做好上下级和同事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协作,也锻炼了我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管理领导能力。这一时期,我对“大学生是否应该担任学生干部”这个大学生经常纠结的问题有了新认识,我认为: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参加学生工作进行其他方面能力的锻炼;如果学力不足,一定要专心学习,保证学业的完成和专业知识的积累,这是首要的任务。

    致奋斗,以梦为马,东林精神伴成长

    1991年研究生毕业,我来到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应聘,被安排到基建办工作。面对新环境新挑战,我一边工作一边自学工民建专业课程,迅速从道桥专业扩展到工民建专业,参与建造的国际合作大厦被评为黑龙江省的结构样板工程。在同事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下,我被提升为分公司的副经理、经理,逐步成长为中层干部。我又进一步熟悉了国际贸易、劳务输出、对外工程管理等业务,在工作中锻炼拼搏,管理能力逐渐增强。

    2000年,哈尔滨市政府公开选拔副局级领导干部,我参加考试,考取了哈尔滨建工集团副总经理岗位。2003年,赴阿尔及利亚处理海外工程矛盾纠纷,我利用在国际公司的对外管理经验,妥善处理了矛盾,维护了企业利益,树立了中国建筑业的国际形象;2006年,我就任哈尔滨建工集团的党委书记、总经理,后又任董事长;2014年8月,我调到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任党组的规划设计进行了优化和完善,为日后哈尔滨新区的发展建设奠定了基础;2015年我来到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现哈尔滨开放大学)担任党委书记,带领学校从广播电视大学转型发展为开放大学,从原有的学历教育转变为学历教育、社区教育和社会培训多元发展。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将社区教育指导中心的职能落户哈尔滨开放大学,该校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确定的“城市社区学习中心能力建设”项目试验点单位,尤其是推出了“候鸟栖学地”品牌项目,与三亚联合办学,探索异地养老,服务好候鸟老人群体,为全世界社区终身学习建立了哈尔滨模式。

    回首我自己的成长经历,我在每个时期都谨记东林“学参天地,德合自然”的校训,东林精神不断指引和激励着我在奋斗、在求索。 我的每一点进步,都源于东林的学习基础和学生干部锻炼,初心和梦想激励我不断学习、不断拼搏。

    看未来,厚德载物,更愿辉煌誉九州

    东林,不仅留下了我们当年苦读的身影,也承载着我们追求人生的理想,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早已镌刻在我记忆深处。在这里,我们学习知识、磨炼心智;在这里,我们养成了胸怀宽广、拒绝平庸、崇尚奋斗拼搏的品格。不管走到哪里,东林都是我们的精神家园,都是我们的家。

    我最美好的青春是在东林度过的,我对东林印象非常深,感情非常浓。正是在母校打下了坚实基础,使我自信满满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我们的世界观是在东林培养、建立起来的,我们的成长离不开东林的培养;东林的历练,我有了后来岁月中拼搏向前的勇气。东林,我待了8年的地方,她给了我最好的馈赠,决定了我一生的走向。

    如今,我们都在各行各业,与所挚爱的母校携手并肩,实践着毕业时的铮铮诺言: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我的梦想就如这灿烂的阳光,每天都照耀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映在眼里,浸入心田。我将一如既往地带着梦想前行,也会一如既往地为母校祝福,祝愿母校事业更宏伟,前程更辉煌!

    (作者张利宁,1979年入学就读东北林学院道桥专业,1988年攻读东北林业大学土木系道桥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曾任哈尔滨建工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董事长,哈尔滨松花江避暑城党组书记、主任,现任哈尔滨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家,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哈尔滨市第三十三届劳动模范。)

    © 2021 东北林业大学校庆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