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东林故事 > 正文
东林故事

    东林故事

    【难忘的人】陶传友:老师是我人生自强不息的引领者

    时间:2021-10-18 11:36:20  作者:陶传友  点击:

    浓浓东林情,一生最难忘。年华似水,岁月如歌,转瞬毕业几十年了,但母校永远是我青春的回忆和人生的骄傲。

    忆往昔校园时光

    恢复高考后的1979年9月,我从偏僻贫困之乡——黑龙江拜泉县永勤乡考入东北林学院。

    同学们来自四面八方,大家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在东林的学习生活,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那就是紧张、简单、严格。大家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在生活上互相关心。当时在食堂吃的大多数是粗粮,同学们吃饭很节省,衣着也不时尚。每天沿着教室、食堂和宿舍“三点一线”的轨迹,过得那样的充实和富有收获。当年图书馆的座位很少,为了占一个座位,经常要很早去排队,图书馆的每个角落都曾留下我们的身影,这里是我们长本领、增能力的地方,给我们铺筑了发展之路。

    还记得,那时我和同窗穿越塔头甸子,在原始森林中体验林海浩瀚,一起去凉水实验林场、帽儿山实验林场参加专业学习,一起上大课,一起上晚自习……40年过去了,但那教学楼里琅琅的书声,帽儿山实验林场和永翠河畔山林的笑声,那“替山河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的共同事业,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增长才干、砥砺前行。

    1983年7月,四年大学生活结束了,我拎着行李离开母校,踏上了去牡丹江的火车,来到牡丹江林业学校工作。三年后,带着对母校的眷恋不舍,我再次考入了东林经济管理学院,成为财务会计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直到198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财政部工作,我在东林度过了6年的学习时光。东林岁月的长河在静静地流淌,我如一条小鱼儿不经意间两次游到了你的港湾,在那里被你庇护了6年。

    四十余载光阴弹指一挥间,回想起那段美好时光,东林给了我知识,给了我梦想,给了我未来的动力和力量,我在那里经历了青春,那儿有欢声笑语、有群情激昂,更有拼搏的汗水、幸福的眼泪……每次回母校我都要多走一走,看一看,母校的每一处景物都能让我想起大学时代的苦与乐;每天我都想上网看看母校的发展壮大,母校的磅礴变化时刻在激励着我,我仿佛就在母校身边。母校定格了我的美好记忆,开启了我的人生旅程,照亮了我的前进道路,让我获得了卓越的工作业绩。东林的精神在其学子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不论走到哪里、身在何处,我们永远是东林人!

    铭记师恩似海

    我1979年进入学东林林业经济专业,那年只招一个班,35名同学,年龄最大的25周岁,我年龄最小只有16周岁。在人生的重要阶段,我有幸遇到了影响一生的恩师刘国成老师。刘国成老师那时40多岁,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能和学生交心。他学养深厚,师德高尚,乐教敬业。刘国成老师不仅是我的大学本科老师,也是我后来的研究生导师,我是他招收的第一位硕士研究生。他的学者风范和丰厚的学识素养令我敬佩不已,我最爱听刘国成老师讲课,他经常拿着一张张小卡片和几支粉笔走上讲台,那些单调的数据、刻板的规则、枯燥的专业名词,经过他的梳理整合,由抽象到具体,他把经济学与林业经济的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知识,系统而完整地传授于我们。他创立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重点突出、条理清晰、论述透彻”的教学模式,像一把金钥匙,引领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他讲授的“会计学基础”“林业会计”“林业企业财务管理”“成本管理”“会计制度设计”“国外林业财务管理专题”“现代林业财务管理研究”等多门课程,吸引着我孜孜不倦地学习,为我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深厚的经济理论基础,指引了我成长与发展的方向。

    刘国成老师从1962年走上讲台,到送走最后一批博士生,从助教成长为一院之长。他立足林业、潜心钻研、一丝不苟、积极探索,在建设发展完善林业会计科学体系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为林业财会事业培养了大量高层次人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对学生无私大爱的品格令人敬佩和感动。

    刘国成老师非常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把我当做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照,在东林6年的学习历程中,刘国成老师给了我丰厚的知识,启迪了我的思想。他那严谨的治学态度、勤奋的钻研精神、诚实做人的品质,始终感染和激励着我。我在他的培养下养成了严谨的学习态度,锐意进取的工作精神,诚实做人的优良品质……他更是我人生自强不息的引领者,在我人生两次重大转机中发挥了伯乐作用,我和刘国成老师结下了珍贵的师生情缘。

    弘扬东林精神

    50多年前,47名东林学子踏上了荒芜的塞罕坝,用毕生的青春和汗水,创造了罕见的塞罕坝绿色奇迹,体现了东林学子的时代担当。在这种东林精神的指引和感召下,我毕业后,无论是在财政部工作还是远赴广西壮乡挂职,都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弘扬东林精神,尽自己的能力做好各项工作,为贫困落后地区的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2010年至2012年,中共中央组织部选派我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挂职,使我有机会将在东林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帮助少数民族地区摆脱贫困、实现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践中。

    我曾挂职的环江是我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我向财政部积极争取,增加了环江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毛南族乡实施了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配套项目;在其他乡镇进行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解决了灌溉难题。2011年10月,我在大才乡重楼村调研时了解到,村里有一座简易石桥,已经用了上百年。石板垒砌而成的桥墩历经风雨,已出现了大大小小的裂缝,部分桥面坍塌。石桥不仅影响了该村364户1000多人的日常生活,而且影响了桥对岸200多亩水田和500多亩坡地的开发利用。我向自治区财政厅等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请求资金支持,为村民们解决筑桥铺路的实际困难。2012年4月18日,石桥如期通车,我和村民们一样高兴。我深知扶贫先扶智,孩子是民族的未来,只有教育,才能改变他们的人生。2010年,我在大石山区用自己的讲课费资助了12名贫困学生,此后,我又发动身边的同学姚新华、周逊球和几位朋友,累计捐助了84名少数民族学子。我也获得了2014年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东林根植于我心中的浓浓家国情怀、为民服务意识,以及脚踏实地、甘于奉献的精神密不可分,这也是广大东林学子的人生圭臬。

    点滴寸草心,拳拳家国情。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东林的发展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一代代东林人用自己的家国情怀与实干精神,践行和守望着民族的未来使命,彰显东林精神,不断创新丰富学校文化精神内涵,书写东林自信,这正是对母校最真诚、最珍贵、最温暖的回报。巍巍主楼,见证了历史沧桑;似锦知园,憧憬着明天的荣光。转身是历史,向前是未来,亲爱的同窗校友们,我们把美好的青春留给了母校,母校将会以最光辉灿烂的未来与我们分享!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我爱你——东林,我的母校!

    (作者陶传友,东北林学院林业经济专业79—1班本科生,东北林业大学财务会计专业1986级硕士研究生。)

    © 2021 东北林业大学校庆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