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东林故事 > 正文
东林故事

    东林故事

    【难忘的事】张伊博:写给东林的三封信

    时间:2021-10-18 11:35:31  作者:张伊博  点击:

    我是一名平凡的东林学子,跨越了七载时光,给母校写了三封信,第一封信写于2014年的稚嫩大一,第二封信写于2016年的拼搏大三,第三封信写于2021年和母校相识的第七个年头。仅以此文献给和兴路26号的母校——东北林业大学。

    第一封信——相遇2014

    敬爱的东林:

    今天是我生活在你魅力校园里的第80天,时光如白云苍狗,千言万语汇集成了这一封信。

    从西北边塞旷野,到烟雨江浙苏杭,从祖国的南疆,到粗犷的北方,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总有一个词汇贯穿了无数少年的青春轨迹,那便是高考。2014年的盛夏6月,举国的高三考生在同一个时刻放下笔,用一个个力透纸背的字洗刷掉了昔日筑梦流下的汗水。而正是这一次洗礼,让我们告别稚嫩,也是这一次选择,让五湖四海风华正茂的书生收拾行囊,梦想仗剑走天涯,观赏世界的繁华,奔向自己筑梦的地方,而我就这样来到了屹立在冰城哈尔滨和兴路上的东北林业大学。

    陌生神秘的东林,在报到之前你在我心中是报考手册上的一串数字编码,疏离却又亲切;是那一张在官网及论坛搜集到的二维图画,实际却又模糊;是红色录取通知书封面上的雄伟主楼和深刻校训,简洁却又犀利。总之,一切都似乎在冥冥之中早已注定,注定了一个心中有梦的孩子,在这一年9月的一个普通秋日,离开家乡一路北上,走入了你的怀抱。口中轻叹:“薄酒难忘旧忆,密云唤起新愁,谁能丝竹写离忧,学参刚解夏,时序别中秋。”

    真实深刻的东林,随着新的人生征途的开始,逐渐向我揭开了面纱。校车逐渐驶向校园,从高架桥上远远望去,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宏伟的校体育馆,接着一张张自己已欣赏过多遍的校园建筑与风光照片,变幻成真实具体的形态展现在我的眼前。拉着沉重的行李箱走进校门的那一刻,往昔的悲喜已在身后悄然落幕,站在人群中抬头仰望主楼上印着的“东北林业大学”六个字的瞬间,我知道,大学生活就这样向我敞开了怀抱。

    离乡之情早已被大学光彩夺目的生活驱赶得无影无踪,在逐渐适应的过程之中,我也对东林有了新的认知。东林,你学参天地、德合自然,你没有浮夸炫耀的品性,有的是低调稳重的气质;你没有雕栏玉砌的楼宇,有的是盛赞之下的浩瀚林海。东林,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凡实则华贵的歌者,在当下的万千高校中,谱写并歌唱着属于自己的传奇乐章。

    或许我在东林生活还不过百天,或许作为一个大一新人,对于学校的感情还不如学长学姐那般深厚。但是,在我走进校门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我已经作为万余学子的一员推动着东林的前行,这就是我的大学,就是我永远的母校。

    2014年秋,我带着满心期盼和憧憬来到了东林。2019年夏,愿穿着学士服,带着满腹学识,微笑着向主楼上镌刻的几个大字挥一挥手。

    东林,这是我们的约定。

    写于2014年11月


    第二封信——相知2016

    亲爱的东林:

    今天是我走进你温暖怀抱的第756天,告别了大一的懵懂和大二的稳健,我已从大一的“萌新”学妹变成了大三的学姐。两年来,我随着东林一起成长,一时间思绪万千,无数感受汇聚成这一封信。

    两年前的校园还没有一卡通,同学之间的话题时常是关于学校的数字化建设;那时的南校区还是空寂冰冷的新区,黄昏时分若得闲踱步其间则万分安逸;2015年盛夏一首《嘿,同学》在毕业季响彻校园,如清风般温柔而深情地将毕业生们吹散到天南海北,也拂动了无数师生的心弦……如今Wi-Fi即将覆盖校园,“成栋”“文博”巍然屹立,新公寓接连拔地而起,代步校车热闹穿梭,这一切的变化是有形的,而心中的感受却是无形的。

    无数个为了学业点灯不眠的夜晚,黑暗中的明灯伴随着同窗奋斗的身影总是那么温暖;多少个风雪交加的清晨,离开温暖的被窝,冲进北国的寒风萧瑟,早早来到食堂吃早餐,摆脱困意开始一天的课程;图书馆闭馆铃声响起,催着学子不得不离开。夜晚9点多的校园仍不平静,迎着田径场的晚风,听着音乐奔跑,一切的疲惫与烦恼都会被吹得烟消云散;仲夏夜在足球场草皮上和朋友们席地而坐,听音乐笑谈古今,那时希望时间可以静止;与小松鼠共享的林荫路,是每天上课的必经之路,春夏秋冬总能带给我们不同的风情;每学期结束之际收拾行李时,听见宿舍走廊拉杆箱滑动声的兴奋与复杂……我爱东林校园的点点滴滴,这是我大学生活的片段剪影,也将是我一生的珍藏。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很幸运,这份赤子之心一直陪伴着我的旅途,不骄不躁,砥砺前行。在今年9月的迎新之际,我背着书籍和电脑匆匆穿梭于教学楼和图书馆之间,偶尔看到被父母陪伴的新生,那眼神的清澈就如同当年的我,顿觉美好。

    从2014年的微雨秋日,我提着行李箱走进校园,眼神与主楼上的大字相对的那一刻开始,东林就将成为我青春岁月里浓墨重彩的回忆。

    2014年,对大学生活满怀憧憬的我,给你写下第一封信。

    2019年,离开你并不是终点,我会一直为你写下去。

    东林,别忘了我们的约定。

    写于2016年10月

    第三封信——相念2021

    挚爱的东林:

    今天是我与你相识的第2419天,从东林毕业后远赴香港大学求学,转瞬间研究生已经毕业,东林也成为我心中承载最美青春记忆的故乡,距离上次提笔又过去五载春夏秋冬。

    曾以为大学的时光如此漫长,漫长得就如同永远不会抵达终点的明天,但沙漏的最后一刻,沙总是消失得很快,快得让人无法感受到它的存在。毕业之际的我实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通过在东林这片沃土上的汗水与拼搏,收到了来自美国、英国、荷兰,以及香港等多个高校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要说本科岁月里最难忘的,不是取得多少微不足道的成绩,而是那些最细碎却温暖的感动,是寒冬在专教画图时好朋友带来的一串甜甜的糖葫芦,是午夜自习室战友道别时的微笑致意,是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夜读回程的欢声笑语,是深夜自习后回宿舍时室友留的门,是与他牵手漫步雪夜东林的纯真浪漫,是毕业散伙饭上大家的依依惜别。本科五年,我与东林一起成长,见证了东林新媒体的建设与发展,数字化校园的普及和优化,学术科研的开拓与进步,校园环境的美化与提升……

    到最后终于懂得,其实真正的告别没有长亭古道,没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而是在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清晨,有些人就永远留在昨天了。五年的时光有多漫长?几百个G的图纸,几十张火车票,和兴路26号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五年的时光有多短暂?从五号楼到专教十分钟的路程,一天内完成的毕业答辩,以及仿佛昨天才走进校园的18岁的我们。

    毕业的那天,我搭乘校车去往哈尔滨西站,校车开出校门的那一瞬间,我的身份已悄然从东林学生变成了东林校友,看着主楼、体育馆,学校的一草一木离我愈来愈远,只能拼命按下眼睛的快门,努力把这最美的记忆镌刻在心中。一瞬间,我仿佛又回到了初见的那个微雨秋日,只是下个秋天,我不能再以学生的身份回来看您——我的东林。

    离开东林后,从冰城远赴香港攻读研究生,同学们来自世界各地,每当大家问我本科毕业于哪里的时候,我都会骄傲地回答:“东北林业大学,NEFU!”后来的我得到一些机会将足迹留在更多的地方,可无论是在港岛的钢筋水泥森林,在阿姆斯特丹的运河,在赫尔辛基的博物馆,在波罗的海的邮轮,在苏黎世的金融街,在巴塞罗那的海岸线,还是在罗马的历史遗迹旁……我都会经常怀念起下雪的哈尔滨,无论飞得多远,我的根系都牢牢地扎在东北的黑土地上,而“东林人”则是我一生都撕不掉的标签。

    2014年,18岁的我第一次走进你的怀抱。

    2019年,我带着从东林土壤里汲取到的知识营养,离开哈尔滨奔向更远的未来。

    2022年,是你70岁的生日,“学参天地,德合自然”,我会一直牢记东林精神,砥砺前行。

    写于2021年5月

    (作者张伊博,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城乡规划专业2014级01班校友,研究生就读于香港大学建筑学院。本科在校期间获“黑龙江省三好学生”“校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多次获校特等、一等奖学金及国家级、省级竞赛奖项,曾担任东林校报采编部部员,土木工程学院团委宣传部部长。)

    © 2021 东北林业大学校庆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