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东林故事 > 正文
东林故事

    东林故事

    【难忘的历程】孙中武:从生化教研室到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10-12 10:53:59  作者:孙中武  点击:

    1980年7月,我从吉林大学化学系生物化学专业毕业,分配到东北林学院林学系任教,当时的系主任是陈伯贤,办公室主任是张国新。当时我不喜欢教师这个职业,不想来学校,人事处处长孙喜山不同意,为此我还耿耿于怀。后来十分不情愿地报到上班了。报到后才知道自己是生化教研室第一个生化专业毕业的教师。生化教研室在主楼西侧319房间,除了我还有曾科文和陈风英夫妇二人。实验室条件非常简陋,只有动物保护专业学生开生化课。

    我记忆犹新的是第一次走上讲台试讲。那天,教室里来了很多老师来听我试讲,一节课讲完,同学们高兴地走到讲台前向我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我都耐心地一一解答,回到教研室,老师纷纷祝贺我讲课成功。这一次试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的求知欲望感染着我,让我不想再退缩。一个学期的教学结束后,学生们给了我很高的评价,这成了我继续前行、做好教师工作的动力。很快,野生动物专业从林学系分离出来成立了野生动物系,生化教研室划归野生动物系,肖前柱为系主任,马建章为副主任。

    在我报到上班不到三个月的时候,学校接到国家林业部的通知,原来林业部与联合国野生生物基金会准备联合开展大熊猫研究项目,该项目计划为期五年,要求学校推荐三位科研人员作为中方专家组成员。最后,系里和学校研究,学院决定推荐生态学专家王学全、繁殖学专家方肇清和我参加该项目。

    学校决定后,我们就等待出发的通知准备赴任。很快通知来了,要求王学全前往四川卧龙大熊猫研究基地参加野外调查。后来,由于卧龙大熊猫中心实验室尚未建好,不能开展生化研究工作,只能将研究材料空运来哈,在校完成相关工作。由于工作量大,教研室的全体人员都参加了生化分析工作,一干就是五年。期间,卧龙大熊猫中心派了两名年轻同志来校在我们教研室进修。后来,我们按照上级安排部署前往卧龙帮助建设生化实验室,使其步入正轨,这项工作才彻底结束了。

    在我来校工作时,学校只有主楼和机械楼两个教学楼,主楼里同时容纳着行政机关和图书馆。后来动资楼建成,野生动物系更名为野生动物资源学院。生化教研室也随迁进入动资楼,学校行政机关也同时迁入。生化教研室实验条件有了改善,有一间学生实验室,还有实验准备室。

    时任院长的马建章先生看到了生化课程的重要性及师资力量的薄弱,派我去南京大学进修,并让我去全国高校进行生化教学实地考察。这一决策让我开阔了眼界,提升了教学水准。我们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建立了适合我校的生化教学体系,即开设生物化学、生化分析技术、生化工程三门相关专业课程,让学生可以从生化理论到实验技术再到独立开展科研实验。这种系统的学习,为学生后续课程奠定了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生物化学”在学校第一届优秀课程评比中就被评为优秀课程,在校内有了一定的影响力。通过参与全国高校各类教学研讨会,我与很多高校的教师有了充分的接触和联系,对全国高校生化的教学有了一定的了解。

    2003年学校为了更好地建设发展“生物”及“生命”两个“基地班”,成立了生命科学学院,生化教研室又划归生命学院,并将新建的逸夫教学楼给了生命和园林两个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的组建使得生化教研室又一次得到了发展壮大。鉴于生化教学任务的繁重,学院在三楼给了两个生化本科生实验室,并配备了全新的实验设备。教研室又陆续进来四名具有博士学位的年轻教师。

    在我40年的教学生涯中,生化教研室紧跟教育改革的大潮,由原来的三四十平方米的实验室扩建成可以同时容纳两个班本科生上课的实验室。实验室设备整齐完善,任课教师都是经过严格培训的高学历师资,秉承生化“严格自律,教学严谨”的精神,在学校独树一帜,深受学生的好评和喜爱,并连续获得各类奖项。在学校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及“211”“双一流”建设中,为学校赢得了荣誉。生化教研室的课程体系建设与实验室建设得到了来访与指导检查工作的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学生学习成绩有效提高,每年都有一批学生考取或保送去北大、清华等全国名校攻读研究生,在国内外各类竞赛中屡创佳绩。

    在40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深感教师责任之大。我始终清楚记得我做学生时的情景,老师在讲台上的激情演讲,流畅规整的板书在四块可移动的大黑板上快速书写。这些清晰的记忆始终激励着我砥砺前行。为了讲好课,我从挂图、制表,到现今的PPT网络教学融合并用,我的授课得到了领导和学生的普遍好评,年年学生评教都是名列前茅。

    记得有一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学院的生化教师突然离职,课程无人接手。情急之下,哈尔滨工业大求援的老师找到我,为解燃眉之急,我欣然应允。没想到授课不到两周,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引起强烈反响。学生反映我讲课好,学院领导组织全院老师观摩我的课。一个学期结束了,工大还把学生对我讲课好的评价发布到了中国教师网上。

    40多年来,学校和学生给了我很多奖励与鼓励。我连续多年获得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教学名师、十佳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和荣誉。学校还为我们教授编辑出版了文集。在学生口中,我的称谓由“中武欧巴”到“亦师亦友亦如父”,再到“孙爷爷”,这些称谓的变化记录了我教师生涯的历程,也渗透着学生对我的厚爱与信任。我教过的学生一批又一批,我不记得他们的名字,他们却记得我。我去外地出差,经常在在车站意外地被接我的学生团团围住,那情景令我感动和欣慰,真的是桃李满天下!

    退休后我应邀做了十年教学督导员,负责生命学院和园林学院的教学督导工作。在两个学院领导和教师的大力支持下,我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督导工作。十年来,我听了很多老师的课,发现授课中的问题我都是虚心地与任课老师共同探讨,倾听老师们的想法,再说说我的看法,最终让任课老师愉悦地接受并在教学中改进提高。

    生化教研室和学校一起发展壮大,学校由东北林学院更名为东北林业大学,原来的系变成了学院,校园扩大了很多,原来的银行学校成为学校的东校区,后又扩建了南校区。教学楼新增加了2栋,学生宿舍楼由原来的8栋增加到18栋,住宿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校园变得更大更美了。在校生由原来的三四千人增加到目前的两万余人,在学校领导及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下,学校也成了教育部直属院校,成为“211工程”和“双一流”国家重点建设大学。

    图书馆前有条标语很好:一次东林行,一生东林情。愿东林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再创辉煌!

    (作者孙中武,1951年11月生,中共党员,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生物化学专业。执教40年,先后主讲了“生物化学”等多门课程。主持编写了《生物化学》和《植物化学》2部高校教材。他主讲的“生物化学”课程在学校首批课程评估中就被评为学校优秀课程;《生化工程》获得东北林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

    © 2021 东北林业大学校庆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