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东林故事 > 正文
东林故事

    东林故事

    【难忘的人】周以良:东北森林植物学奠基人

    时间:2021-10-09 09:19:47  作者:李维华  点击:

    周以良简介:

    周以良,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历任东北林学院教授、林学系主任、副院长,森林植物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植物学科带头人。他从事森林植物分类学和植被生态学的教学与研究40余年,先后命名72个植物新种、15个变种;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合编)学术专著20余部;主持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科技项目6项,荣获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多项。



    聚焦——植物分类学

    1949年,周以良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谢绝学校的挽留,主动要求到祖国的东北工作,开始了在植物王国沃土上耕耘奋斗的生涯。

    20世纪50年代初,为了填补长白山植物科研的空白,我国著名植物学家刘慎谔教授组建了中国第一支长白山植物资源考察队,周以良便是这支考察队的一员。

    在长白山莽莽林海中进行科学考察,工作生活的艰辛程度可想而知。白天,年轻的周以良背着15公斤重的行装,在深山密林中艰难跋涉。晚上,在树枝和茅草搭成的小棚里过夜,只能把上半身藏在草棚里,下半身露在外面……经过一个多月的深山考察,周以良丰收了。他采撷了大量的植物标本,撰写出《中国东北鬼笔菌属的研究》和《中国东北三孢锈菌属的研究》两篇论文,发表在《植物分类学报》上,首次澄清了我国在这两个属类植物命名上的混乱。他还发现了一些新种类,这些新种类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开创了我国学者研究东北低等植物的新时期。由他主编出版的《小兴安岭木本植物》专著,不仅详尽论述了小兴安岭木本植物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经济价值及繁育方法,而且深入分析了小兴安岭的生态条件、森林类型、森林分布及成林规律,成为中国第一部有关东北森林植物与植被研究的专著。

    40多年来,周以良的足迹踏遍了东北三省的山山岭岭,峰峦起伏的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老爷岭的绿色森林里,都洒下了他的汗水。忍受东北林区的小咬、瞎蠓、蚊子“三班倒”的攻击,对他来说已属家常便饭。1985年冬天,他深入大兴安岭林区考察时,不慎踩进冰水中,他从冰水里把腿拔出来后,身体瑟瑟发抖。考察队员们都劝他回去休息,可他在湿透的鞋上套上毡靴,又继续带着大家考察……队员们望着他的背影,心中发出由衷地赞叹。

    在植物分类学领域,周以良是鹿蹄草科和杨柳科的权威专家。1950年,从他在长白山发现第一个鹿蹄草新种开始,半个世纪以来他先后发现新种15个,几乎占了我国此类植物的三分之一。为了查清中国柳树和鹿蹄草资源的分布情况,他走遍了中国鹿蹄草的主要分布区。1983年,植物学界将他发现的新植物命名为“周氏鹿蹄草”。用姓氏给植物命名极为罕见,同代学者中仅他一人。同时,他先后承担了《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鹿蹄草科),《西藏植物志·第一卷》杨柳科,《中国植物志·第二十卷·第二分册》杨柳科、《中国植物志·第五十六卷》鹿蹄草科,《中国树木志》杨柳科等学术著作的编写任务。

    在植物分类学的研究领域中,他侧重东北森林植物的研究,对木本植物及草本植物均做过深入的分析与考证,先后著有《中国东北部产新种及稀见植物》《中国小兴安岭-长白山区落叶松的分类和分布》、《东北木本植物图志》(合编)、《黑龙江树木志》、《黑龙江植物志》等论著,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重视与好评。

    半个世纪以来,周以良先后采集到上万种植物标本,在全面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发现了72种新植物。这些新植物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植物种类植物区系,而且受到国内外植物分类学界的普遍认可,填补了国内外植物资源的空白。

    倾心——植被生态学

    周以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就投身于东北森林植被生态学的研究中。他除重点研究东北的各类森林植被外,对东北的草原植被、草甸植被和沼泽植被也做过详尽的调查研究,先后发表了《中国东北中部平原植被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规律》《中国东北东部山地主要植被类型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小兴安岭—长白山林区天然次生林的类型、分布及其演替规律》《中国大兴安岭山区的森林》等论著,主编或合编了《中国大兴安岭植被》《中国小兴安岭植被》《中国东北植被地理》等20余部论著。在这些论著中,周以良全面论述了东北植被的类型、结构及其区系特征,深刻揭示了东北植被的发生、分布及其演替规律,为东北植被生态学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他在论著中创造性地提出一些新论点:一是率先提出了地处温带的东北东部山地森林植被为南北混合型,既混有寒温带植物,又具有亚热带植物成分;二是提出了大兴安岭水平地带性森林植被是混有温带阔叶树种的寒温带针叶林的新学说;三是依据生长在不同土类的优势植物的生态序列,研究松嫩平原植被变化规律和垂直分布规律,研究山地森林植被的特点。这些新论点客观反映了东北植被的特点,为促进东北植被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做出了贡献。

    在研究东北植被的同时,他还兼顾了全国植被的研究,主编了《中国的森林》。该书阐述了东北森林植被地带性分布规律,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植被科学理论,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成果丰厚的周以良多次代表我国植物专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981年,他赴日本参加了第17届国际林联世界大会;1982年,他去意大利出席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杨树委员会第31届执委会;1987年,他又参加了在芬兰举办的国际林联北方森林经营与管理会议;同年,他还在哈尔滨主持了国际林区草地学术会议。在历次学术会议上,他都宣读了价值极高的学术论文,为祖国赢得了一次次荣誉。

    关注——理论为经济建设服务

    周以良不仅在东北植物分类和植被生态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上取得了创造性的成就,而且还十分关注理论为经济建设服务。他先后针对“按植被分布规律,合理经营开发与利用黑龙江省林区资源”“中国东北落叶松林的特征、更新规律与合理经营”“中国东北林区草地的合理经营与利用”“松嫩草原的演替及其综合利用途径”等问题,明确提出了自己的经营利用与管理思路,为指导东北各地农林牧副业的生产实践提出理论指导。他还针对东北各地原生森林植被屡遭破坏、生态平衡严重失调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根据植被地理分布规律,在次生植被中恢复和重建地带性植被,实行良性生态循环”的理论,为东北次生林的定向改造和退化草原的定向更新,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导原则。

    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正值三年困难时期,“为国分忧、为民解难”的周以良开始从事用野生植物代食品的科学研究。他研制的蕨菜根制淀粉、东风草和小球藻等代食品,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为党和人民共渡难关贡献了力量。

    20世纪60年代中期,周以良针对中国松嫩草原开发利用的现状,提出应以生长在不同土类的主要优势植物的生态序列的演替规律为依据,进行经营利用和改造草原,该意见已成为恢复大庆油田植被的指导思想。

    1979年至1980年,周以良参加了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组织的“三江平原沼泽地区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的专项调查,总结了《三江平原地区植被调查报告》,针对过去农业上采用排水开垦旱田的方式,提出应保存部分沼泽(尤其全部重沼泽)植被,以维护该地区的生态平衡,同时利用轻沼泽改种植水稻田(人工沼泽)。这不仅是调节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持续发展农、林、牧、副、渔的需要,经过十多年实践和推广,已获得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987年5月,大兴安岭北部发生特大森林火灾。周以良立即赶到现场进行调查研究,及时提出《按植物群落生态学特征,加速恢复大兴安岭火烧迹地的森林》的建议,全文依据大兴安岭森林植被分布和演替特点,提出在不同地段,用天然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和人工更新三种方式恢复森林,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灾区生产单位的重视,经过十多年实践,证明其建议是符合实际的。

    他还针对东北林业面临的问题,及时提出“从生态系统的观点出发,合理调控森林的立体生态结构,对森林资源实行立体开发、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的理论,同时还强调“东北林区草甸、沼泽草场在以营林为主的合理良性循环的产业结构中的位置应加以保护”的建议。这些理论和建议都已被有关业务主管部门采纳。

    此外,周以良还十分关注将他新发现的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种类及时推广和应用。如今,他发现的海林落叶松已成为东北东部山区的主要速生丰产用材造林树种,仅黑龙江省累计推广面积约15万公顷。他发现的短序松江柳已成为黑龙江省嫩江地区的高热值的速生薪炭灌丛树种,累计推广面积约5万公顷,仅黑龙江省克山县林业局采用短序松江柳营造薪炭林,当年就获利润500万元。

    品德——不为名利,甘为人梯

    1985年,某林场发现了一种奇特的松树,请周以良鉴别。他闻讯赶来,不但鉴别了奇松,还撰写了论文。当论文发表后,人们惊讶地发现,论文署名竟然不是周以良,而是最先发现奇松的人。还有一次,周以良参与了辽宁省某县植被、植物资源考察工作。当他看到同事撰写出来的考察论文存在不足,没有把问题实质阐述明白时,就亲自动手修改完善,重新写好论文,并仍以同事的名字发表。后来,这篇论文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周以良作为我国东北森林植物学研究的奠基人和学术带头人,所创立的森林植物学科,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学科。他重视重点学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把学术带头人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他先后培养博士研究生12名、硕士研究生16名。其中,有10人次博士研究生应邀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宣读论文,有的还荣获“中国科协青年科技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奖”。

    周以良对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他连续8年被评为哈尔滨市劳动模范,两次被评为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和黑龙江省科技精英,荣获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工作者及全国归侨、侨眷优秀知识分子等荣誉称号。

    周以良把自己的一生融进了莽莽苍苍的森林事业,他自己仿佛就是一棵挺立的青松,把累累硕果不断撒向祖国大地。

    © 2021 东北林业大学校庆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