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成为国家在当时的首要任务。针对当时木材供需的矛盾和森林破坏的现实情况,党和国家及时制定了一系列林业工作的方针和政策,林业教育和科技得到发展。
1952年10月,东北人民政府颁发东府(52)教字第2857号文件,决定成立东北林学院。当年11月20日,正式挂牌东北农林学院。学校是在全国院系调整中,以浙江大学农学院森林系、东北农学院森林系为基础建立的,同时将黑龙江农业专科学校森林科并入学院。【1】
建校后,东北林学院与东北农学院在同一机构,统一领导下,进行工作。直到1956年,东北林学院、东北农学院开始各自独立办学。【2】
据《李范五回忆录》记载,1952年7月上旬,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农学院院长会议,拟出了全国农学院院、系调整和专业设置方案。会议决定合并一批大学的森林系,根据全国各大林区和师资力量,在华北、东北、华东三个大区成立了北京、东北、南京三所林学院。为什么把浙江大学森林系合并到东北?据李范五回忆,这是时任林业部部长梁希的意见,因为梁希部长从日本留学归来时,曾在浙江大学森林系任过教,熟悉那里的情况,知道这个系的师资力量比较强,所以把最强的力量放在了森林面积最大的东北。【3】
据从浙江大学转到东林的朱政贤回忆,当时思想上没有一点准备,因为浙江大学离南京很近,大家都以为能合并到南林,没想到来到了东林。虽然没有思想准备,但是他们却从未有过任何犹疑——听党召唤、服从大局的思想早已刻进他们灵魂,他们带着这样的精神开始了东林的建设,这种精神也在无形中奠基了东林的气质。
从人间天堂的美丽杭州来到塞外风寒的哈尔滨,原浙江大学的专家们放弃了熟悉的生活,来到了一穷二白、白手起家的东林。那时的东林,没有教学楼、没有宿舍,教师和学生都在外借住。比乐街143号一个三层小楼,成为来到东林的原浙江大学农学院森林系教师的栖身之所。
学校首任校长刘达曾回忆说,有一位黄祝封老师到了东北后,冬天戴了很多棉的东西把脸都捂上了,刘达问他:“你戴这么多东西干什么?”他说:“听人说到东北保护不好,鼻子要冻掉的。”刘达老校长感动地说,他们这些同志,抱着不怕冻掉鼻子的决心,来到这么艰苦的地方,如果没有迎难而上、扎实奉献的决心是不可能办到的。
崇高精神是伟大事业的灵魂,浙江大学教师们的“北迁精神”影响、感染了早期的东林人,在全校形成了听党召唤、服从大局、不畏艰苦、扎根奉献的深厚氛围,正是有了 “北迁精神”,东林才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1】《东北林业大学校史(1952-2002)》第一章扉页
【2】《东北林业大学校史(1952-1987)》第1页
【3】《东北林业大学报》1992年6月30日4版《三所林学院的诞生》